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案第3页

  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合作探究】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合作探究】3: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合作探究】4: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 内容 第一次 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第二次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 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合作探究】5: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