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导学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导学案1第3页

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三、拓展探究

良心与勇气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

解放后,在教课的同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被邀请参加北京城的建设规划。

梁思成曾以诗一样的语言向周总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壮的城墙,城门上巍峨高大的城楼,紫禁城的黄瓦红墙以及美丽的街市牌楼......他不遗余力地建议保护北京城墙。他是那么钟情于它们。关于它们,他有那么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然而,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浪漫梦想而已。随之而来的一切现实却非他所愿,北海团城被拆了,天安门东西两侧三座门被拆了,古城墙被拆了......

如今残留也是仅存的一段城墙,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角,而绵延数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墙都被拆光了。对于深谙其文物价值的梁思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迷惑的了。

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

思考:当你觉得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在你身边时,你能像梁思成那样站出来说话吗?你觉得怎么样做才是最合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