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学案第2页

  坏,因而被怀王疏远。

  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国"绝齐得地"的计策,愤而与秦战,兵败地削,又受骗入秦,客死异邦,这使屈原受到沉痛打击。

  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对秦国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进谗襄王,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自沉汨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诗人受尽打击迫害,被逐流浪,始终眷恋祖国,在此期间,先后写成了许多激情满怀的诗篇,《离骚》就是其中之一。

  [知常识]

  1.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等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