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教案第2页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西欧的发展: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

  俄国的落后: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百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

  2. 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油画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这句话......成了他(即彼得)一生的座右铭。--马克思

  出海口:一个国家的入海通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俄国除北冰洋外,入海通道十分有限。

  17世纪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准内陆国,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有瑞典阻挡,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挡。唯一起着海上大门作用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白海上的一个海口,但它一年有9个月的封冻期。此外,从白海到西欧国家的海路,比从波罗的海出发的路程要长一倍。俄国迫切需要打开通往先进欧洲的海上通道。

  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彼得一世(1672.6.9~1725.2.8),四岁丧父,十岁继位为沙皇(1682年),十岁继位为沙皇,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共享皇权,姐姐索菲亚摄政,掌握实权。十七岁 率领"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叛乱,正式掌权。复杂艰险的权利斗争也塑造了彼得坚毅的性格。

  4.彼得一世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1697年,俄国派出一个由250多人组成的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彼得一世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装扮成一名留学生,随团出访,他们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此次访问历时18个月,后因国内发生叛乱,彼得赶回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