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新一线同步浙江专用版讲义:选修6 专题十二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Word版含解析
2019历史新一线同步浙江专用版讲义:选修6 专题十二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史料一]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探究] 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昆曲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顾坚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梁辰鱼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并获得成功,昆曲诞生了。

  [探究] 从昆曲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看,昆曲的特色是什么?

  [提示] 昆曲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典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所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史料二]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探究]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提示] 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践;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

  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3.昆曲的舞台表演

  (1)脚色:中国戏曲艺术的人物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

  (2)严格的程式化: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3)昆曲的脸谱和戏装也都有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