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6 囚绿记(2)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6 囚绿记(2)学案第2页

  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选自《山东文学》)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第3段写作者黎明时候的独特感受,能闻声而见色,见色而闻声。见人所未曾见,闻人所未曾闻,言人所未尝言,因思维独步,而自然出新。

  B.第4段写作者夜里听染绿的声音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是思想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寻求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的美好理想。

  C.作者在结尾说"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回归大森林,融入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D.散文以"染绿的声音"为题颇为新颖,绿色有声,令人费解。这染绿了的声音却是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翻然出新,不落窠臼。

  【解析】 C项,错在"回归大森林",应该是赞美绿色的生命力。

  2.结尾段中作者说"......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请写出"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的含义。(6分)

  (1)"清纯的自然"的含义:没有任何污染的自然环境。

  (2)"人生的大自然"的含义:没有尘嚣侵扰的社会生活。

  【解析】 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清纯"本来是形容人的,在文中指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环境。后一个"人生的大自然"侧重宁静的没有世俗观念的人生,不是狭义的在自然环境中生活。

  3.第3段作者在写"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之前,先谈到"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白雪、流泉、春花秋菊,分析这样行文的作用。(5分)

  答:(1)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和听觉联系起来,突出绿色森林的特点,引起读者兴趣。(2)写白雪、流泉、春花秋菊是为后文写森林做铺垫,这样行文前后呼应,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染绿的声音。

  【解析】 虽然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并非不讲究结构的严谨。解答时注意从两方面回答,一是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二是句子本身表达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槐树记

  李汉荣

  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