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学案第2页

(1)最主要的原因是领土争端,阿拉伯河河界的划定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

(2)民族、宗教矛盾:两伊分属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教派不同。

(3)霸权主义:伊拉克执政者萨达姆企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奉行地区霸权主义,导致战争爆发。

经过

(1)战争自1980年由伊拉克首先发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②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③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

(2)战争手段:袭击对方石油基地,进行"袭船战""袭城战",甚至使用化学武器。

结果:两败俱伤,在联合国调停下,1988年,两伊宣布停战。

影响:是二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特别提醒] 两伊战争既是两伊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也带有争夺地区霸权的色彩。从结果上看,两伊战争不分胜负,两败俱伤,最大的受益者是以色列。因为中东地区的两个军事强国都受到了严重削弱,以色列的实力相对上升。

(1)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迅速高涨,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基础,英国为保持英国势力在印度的继续存在,它利用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独立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推行分而治之方针。

(2)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解决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问题仍然困难重重。

(3)两伊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问题、大国的干预。

(4)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给两伊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