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第2页

二、探讨内容

1、解题

"古都"--地点,含有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内容,与"古都"结合,暗含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作者笔下古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在文中的作用?(总领、提纲)

3、听朗诵,从3-11段,划出表现景物颜色与声音的词语,体会作者情感。

写了哪些秋色?

明确:芦花 柳影 夜月 碧空 蓝朵 落蕊 青布 秋果

A、秋色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

B、落槐为何也是秋色呢?;

明确:它的花白里透黄,突出了秋天的特色,与文中描写的其他颜色格调一

致。754p

写了哪些秋声?

明确:虫唱 钟声 鸽声 扫街 蝉声 雨声 风声 人声

A、如果说,秋色的描写是"清",那么,秋声呢?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静。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

B、写了秋声,为什么我们还说它静呢?

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扫帚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不

正反衬出故都的寂静吗?"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艺术家们往往用这种以

动衬静的艺术辩证法来取得更强的表达效果。我们在课文《荷塘月色》中已经

接触过这种用法,用蛙鸣来衬托月下荷塘的幽静。

A、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家,所见所闻都是这样的色彩与声音,你心里

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明确:冷清。故都的秋色冷清!透人肌骨。

B、在看到冷清的色彩后,又听到这微漠的声响,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感觉?

明确:更加孤独,凄冷。息列索落的秋风秋雨之日,伴着衰弱的蝉声的天籁,和着鸽

哨的鸣叫,远处传来荒野的钟声,作者连细微的扫帚声也仿佛听得真真切切。"这次第,怎一个'静'字了得!"

C、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