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第3页

在远古时期,主要是用石器和木器,到了夏商周时期有少量的青铜器用于农业生产。春秋战国人工冶铁的出现,铁器具有坚固耐用、锋利且经济实惠的优点。所以发明之后很快传播开来。到了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新式的铁制农具都诞生了。比如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铁犁牛耕的犁也在进化,变得越来越好操作,到了唐代的曲辕犁,就已经相当完善了。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曲辕犁一直用到现在,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没有使用机械化耕作的地区,耕田时候使用的犁,仍然是曲辕犁。工具的改善的同时,耕作技术也有进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二牛抬杠也叫耦犁,最初的时候,需要三个人,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一人撒种。需要这么多人,可能与推广牛耕初期牛还不够驯服有关。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所用人数便可减少,二牛二人,二牛一人,都可以了。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大概出现在东汉时期,一牛挽犁节省了牛力,也便于回转,利于山地的开垦,所以它逐渐取代了二牛抬杠。

【思考】阅读下面材料,能得出什么认识?

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从材料可知:

农业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 水利的兴修--农业的保障

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活动,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请学生展示: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农业的发展又依赖于水利的发展。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古代没有输水管道,只能是通过水渠引水,水利工程修建之后,就可以使得大量的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这是粮食产量的根本保证。农业水利灌溉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人们就知道了水利的重要性。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的水利事业就不断的发展。历经数朝,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许多水利工程不仅惠及当时,对现在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比如战国时期的郑国渠和都江堰。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战国时,秦国逐渐强大,韩国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派水工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计谋暴露后秦王要杀郑国,郑国说:当时韩国是派我来做间谍,这个水渠修成可能为韩国延缓几年的命,但是对秦国却是万世之功。秦王觉得有道理,让郑国继续主持这项工程。郑国渠总长300华里,沿途将沿山河流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使干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国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它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很了不起,我们来看一段都江堰的介绍。汉朝的时候在关中地区发明了井渠法。这种井渠法又叫坎儿井,现在新疆地区还有在用。(念课件)东汉时期的王景治黄河,据说被他治理时候,黄河有800多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水患灾害,黄泛区的大片土地得以重新耕种。我们再来看看灌溉工具的改进;

二、 土地兼并和赋税徭役沉重

在我们还是孩童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会教我们古诗,我想很多同学可能跟我一样,学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们在餐桌上浪费粮食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老师也会总以这首诗来教育我们。农民伯伯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请问:农民伯伯为什么辛苦?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大家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看一下这个表格:(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