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教案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教案第2页

  然而,这里却是全国闻名的瓜果之乡,与气候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日照时数长,阳光和气温匹配好,昼夜温差大,瓜果含糖量高。)21·cn·jy·com

  读图,认识嘉峪关和酒泉池,了解河西走廊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 读图,认识祁连山冰雪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总结:祁连山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春暖花开时,冰雪融水汇成的溪流,是河西走廊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绿洲点缀在西北干旱的大地上,是古今驿路商旅的比经之地。2·1·c·n·j·y

  而今,正是因为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河西走廊发展了灌溉农业,那么,河西走廊的绿洲是怎样分布的呢?绿洲城市有哪些,绿洲、人口、城市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讨论并回答: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人口和城市,三者分布基本一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说出绿洲上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4. 对于河西走廊来说,绿洲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沙漠、戈壁和难以利用的土地,那么发展农业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什么呢?21教育网

  学生思考回答:水。

  对,水是这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祁连山的冰川、冰雪融水是丝绸之路的生命之源。然而,这里每年大风日数多,风速又大,多发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请同学们读图"绿洲的变化",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并尝试回答,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充。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原有的一些植被森林被砍伐后辟为耕地,导致绿洲逐渐萎缩; 水资源紧缺是河西走廊发展中的永恒矛盾,降水稀少,过量开采地下水,祁连山冰川不断缩减; 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土壤肥力下降,多发扬沙及沙尘暴天气等等。

  (河西走廊在交通上的地位必将下降,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也将不复存在,这里将会变成新的风沙的源地,沙漠化进一步加剧,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巨大,交通中断,新疆的油气资源无法运到东部地区,影响西部大开发,影响全国经济发展,同时,我国与亚洲中部和欧洲的交往和联系也必将削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总结: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依靠水的不仅是人,还有广阔土地上脆弱的生态平衡,所以保护环境就变得至关重要。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一、 古今交通要道

  1.河西走廊的位置范围及其评价

  2. 祁连山冰雪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 灌溉农业和生态环境

  1.河西走廊的绿洲人口城市的分布

  2.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