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第3页

  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鞑虏"指满清贵族)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合作探究2】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三: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1906)

材料四: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

材料五:"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材料六:"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

                    --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胡汉民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理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内涵、实质和局限?

3、三民主义的内容(内涵)

(1)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的统治,未明确反帝。

(2)民权:"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3)民生:"平均地权",即主张核定地价。(进行简单解释: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自然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点拨:正因为其存在局限性,所以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实践难以成功,此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4、评价:

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补充材料: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

分组讨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三民主义有哪些局限性?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局限性?

教师总结: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反帝目标不明确;土地纲领不彻底。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