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第3页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2)生字娃娃还记得吗?我们开火车认读。

(3)看来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谁再来回顾上一节课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二、细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已经上了他们做风筝,体会了他们做风筝时的心情,是快乐的。风筝做好了,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

1、 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是怎么放的?(生自由回答)

看看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来。

2、 谁愿意来放放风筝?(请生读,出示课件,齐读)

3、 风筝飞起来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出示句子,请生读)

从你的阅读中我感受到一种情绪,你是用什么心情读的?(板书:快活)

请生齐读,快活地把这句话读一下。

1、 这么欢快的场面,老师看到了,你们看到了,还有谁也看到了?(生:村里人)请生读一读。

你看到这句话有什么想法?(村里人羡慕小朋友)

2、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那就让我们快乐、幸福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都是快活的,其实我们的快乐还不止这些呢!接着读下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出示课件)请小组赛读。

1、 师: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看来做风筝、放风筝的确是孩子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就在孩子们享受着风筝越飞越高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孩子们的心情又会如何呢?

生:伤心、难过。

3、课件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请生反复读)

①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他们难过的?(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千呼万唤呢?

②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假如你们的风筝飞走了,你们会怎么呼唤呢?(请生回答)

这么多人都想呼唤,那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叫出你们的呼唤。

我们心中的呼唤都表达出来了,这么多人呼唤,呼唤的次数很多,就叫千呼万唤。

4、 我们的呼唤有没有用呢?(生回答:没用)

风筝还是飘走了,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倏地--极快的)

5、 风筝飘走了,伙伴们甘心吗?(生答:不甘心)

不甘心我们就要去干吗?(生齐答:找风筝)

三、深化情感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8段,看看小伙伴们有没用去找风筝,他们用心找了吗?

1、 请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中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用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再请生读,读出伤心的情感,师点评。

2、 谁能用课本中的一个词表达你现在的难过?(板书:垂头丧气) 请生做做垂头丧气的样子。

3、 同学们,都不要垂头丧气了。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没找过?

赶紧去找找吧,自由地朗读课文。

4、 同学们,你们去哪找了?--(水磨坊)

5、 带着希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师: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说。师点评。

请生把小组交流的结果写出。

师小结: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2、课后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描写心情的词语,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也写几个,比比谁写得最多。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憧憬 希望 快活

  

    放风筝 快活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找风筝 哭了 垂头丧气 课 后 札 记   《风筝》是一篇有关贾平凹的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至于最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文本。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作者如何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呢?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要在"读"上下功夫了。

风筝做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风筝,他们快乐地喊叫,从早晨到下午,情绪高涨,兴味浓厚;可是忽然来了一阵风,无情地将风筝吹断,这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想唤回断线的风筝,可是努力无效,风筝倏地飞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心爱的风筝,于是开始苦苦追寻,他们愿意找遍每个角落......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文章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三年级的孩子品读课文,极其容易与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

  文章顺序理清以后,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是围绕"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来品读课文,在"是否快乐"这个问题的调控下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基于这点,我把整堂课的重心都放在了朗读上,有进行指名读,同桌交流读,小组竞读等。但就朗读而言,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让他们齐读,效果会更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大。

可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所预想的目标,但也有很多地方差强人意,比如:指导朗读评价性语言较少,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写作的时候未给学生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定向,致使学生都写不长等等。作为新教师,临场教学经验缺乏,需要尽快适应一些规模较大、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多磨炼,多给自己敲敲警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