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 学案(1)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 学案(1)第4页

  但通过"晋王赐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二,对比论证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语言独具特色。

  第一,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当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却豪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结合,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第二,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赐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第三,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通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基础达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勖(xù) 仇雠:仇人 忽微:微小的事

  B.沮(jù) 逸豫:安乐 仓皇:匆忙的样子

  C.襟(jīnɡ) 凯旋:胜利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D.伶(línɡ) 遗恨:留下的仇恨 自然:大自然

  答案:A

  解析:A.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此处指"微小的事";B.沮jǔ;C.襟jīn;D.自然:理所当然。

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答案:B

解析:B.给;A、C、D均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