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
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第5页

  归一矣!

注:①复礼:合于礼的要求。②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伟):善。③吁(xū)嗟(juē):感叹词。④才:品质。⑤哲:哲人,明智的人。⑥炤(zhāo)炤:同"昭昭",明白。⑦否(pǐ):运气坏。⑧还周:循环。还,通"环"。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恒克己而复礼 克,约束。

B.信美恶之难分 信,相信。

C.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夷,轻视。

D.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闻,闻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惧志行之无闻 ②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B.①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②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①徒有能而不陈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①炤炤洞达,胸中豁也 ②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 )

①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②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③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④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⑤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⑥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赋的抒情叙事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从内容看,应该是司马迁受刑之后的作品。

B.这篇赋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又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衷曲,传达出作者的爱国之志、磊落胸怀和内心渴望。

C.全文围绕"悲"字展开,最后以"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的悲叹结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无能为力,决定退隐山林的消沉情绪。

D.本文虽然是一篇短赋,但却写得颇具特色,在大量的反复铺陈和排比对偶中,显示出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四、学习活动题

1."自古英雄多磨难",这是生活的哲理,但是顺境中就没有英雄诞生,逆境就一定造就英雄吗?与同学一起查找资料,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组织一次辩论会。

2.课后阅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全文、《史记•太史公自序》和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进一步了解《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

3.我们对待历史,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站在今天的高度,你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定有自己的认识。与司马迁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谈谈你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课文链接

(一)郭双成:怎样正确理解《报任安书》的精神实质

究竟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对这篇"奇文"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的理解呢?在这里,我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