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苏教版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教案
三下苏教版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教案第5页

自

   1.出示例题情境图,关于昨天的南瓜问题,今天有了新进展。

2.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53箱南瓜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24×53= ( )

4、估算。谁能估算一下南瓜一共有多少个?(10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导学环节

  

  

展示交流 自学目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学会估算。

自学要求:思考交流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5×24得1200?" 0"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自学方法:探索,交流,展示。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3乘24,得72(个一),2和3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5×24得1200?" 0"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5(个十) 乘24,得120个十,也就是1200。写24乘5(个十)的结果1200时,通常写成120(个十),0和5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训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①理解题意 ② 小组提问 ③交流问题 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