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二)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二)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第2页

三. 虚实兼类现象:

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

[小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

1. 安

① 然后得一夕安寝 形容词,安稳

② 君子食无求饱,居主安 形容词,安乐,安逸

③ 可以为富安天下 动词,使安定

④ 君安与项伯有故 代词,怎么

⑤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代词,哪里

2. 所

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名词,处所

②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名词,结果

③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结构

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助词,表被动

⑤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量词,座

3. 与

①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 介词,同,和

②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予

③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动词,交好

④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助词,同"欤",吗

⑤ 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参加

⑥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介词,对

四. 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的虚词,除了少数而外,大都是具有多种用法的。如"因"一般用作介词,但可以表示"因为"的意思(如"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可以表示"根据"的意思(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可以作"经过、通过"的意思(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还可以用作连词,相当于"于是"(如"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小练习]解释下列虚词在各句中的用法。

1. 者

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人"

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事物"

③ 二者不可得兼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④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⑤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语气助词,表提顿

⑥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2. 以

①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凭借

②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在

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

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并且

⑤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和楚 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