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4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4第2页

阶级,二是地主阶级,最后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一、农民阶级

首先,农民阶级在鸦片战争之前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在外来资本主义入侵后你们的生产生活会遭遇什么变化呢?想象一下(生:破产、处境不堪)

很好,那我们用材料来感受一下农民在当时的处境。

1、"变局"下的自然经济(表现):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课本P40 历史纵横

材料二:洋纱、洋布、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其小者,不胜枚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后茶叶与生丝出口统计表(单位:担) 时间 茶叶出口 生丝出口 鸦片战争前 年平均值5000 年平均值5000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表现①外国商品"物美价廉"快速占据中国市场、

表现②中国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表现③大量的农产品逐渐商品化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了解了农民阶级,那作为统治阶层的地主阶级、地主官僚面对着这国门大开的变局又有什么反应呢?(学生猜测,注意引导,有人思变有人顽固)(地主官僚,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想的,请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