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气体 HCl NH3 CO2、Cl2、

H2S、SO2 NO2+O2 吸收剂 水或NaOH

溶液 水或盐酸 NaOH溶液 水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此原理。

  

  1.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解析:选C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当少量水进入盛有氨气的烧瓶会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且小于大气压,使滴有酚酞的水喷入烧瓶形成喷泉,A项、D项正确;由于氨水有弱碱性,从而使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B项正确;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从而使碱性减弱,故滴有酚酞呈红色的氨水受热后红色变浅或褪去,C项错误。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用图中A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提供如图B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