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期人教高中地理二学案: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017-2018学年下期人教高中地理二学案: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2页

 (1)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对土地的竞争能力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简称为付租能力),这种付租能力是由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竞争的条件下,对于一块特定的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见下页图)。

①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直线很陡,反映出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急剧,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很大,即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因为靠近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商业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租金;而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支付很低的租金。

②住宅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直线较平缓,反映出居住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比较和缓,即距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商业的要小。

   

③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在三者中最不明显,说明工业活动受距市中心远近的影响最小。因为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看,如花高额租金租用土地,则有可能出现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

(2)城市土地的区位条件与地租高低。城市内土地区位条件不同,土地租金也不同。影响土地租金大小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往外,地租呈下降趋势。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各功能活动付租能力这一因素,由市中心向外可依次形成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市中心通达度最好;道路两旁、两条或多条道路交汇处通达度次之;离交通干道越远,通达度越低。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

对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切不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一方面可以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实际,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使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印证相关的原理,使自己对所学内容有个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地图进行学习,即搜集不同规模城市较详细的地图,在分析地图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对比分析,理解这些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形成的原因。

(二) 课内探究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例1 以下关于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

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