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马嵬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马嵬 教案2第3页

三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说的非常好。作者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再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用笔也是委婉,再加上三联和二联倒叙的手法,还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你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更是在对比中点名主旨,体现了立意的含蓄。

师:请哪位同学再说说文中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说说诗中怎样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2: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第一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为夫妇,二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三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一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师:非常好!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文的内容和写法。现在我想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作者的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

学生小声朗读,两同学示范并简单评价。

学生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意图挖掘

师: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请大家看大屏幕。

(ppt显示第六步:知人论世。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师:请问这首诗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1: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

生2:我觉得还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是的。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曾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由此,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第五环节:总结背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马嵬》,深入探究了此文的内容和写法,也学会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辨析了作者的态度,学会了委婉叙事,对比讽刺的巧妙用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赏析古诗。

师:最后请同学们当堂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