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 学案第3页

 4.成语

  (1)了截爽直:比喻做事情十分爽快、干脆。

  (2)急不暇择:心情焦急而来不及选择。暇,空闲。

  (3)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4)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揠,拔。

  

一、文本导学

1.作者插叙以前友人替他拔草的小故事是否远离了眼前写作对象,游离了文章主题?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有。床下无意长出的芽苗也是嫩绿色的,作者一样喜欢,不予清除。这补充说明了作者对绿的一贯喜爱,切合文章爱绿的主题。

2.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又将"绿友"释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抗战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