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1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1 巧记元素周期律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1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1 巧记元素周期律 学案第2页

  (2)纵向观察:同一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稀有气体除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一递增。

  (3)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即重复出现同样变化。

 2.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1)3~9号元素或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变化特点:

  ①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② 当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思考:Na+和Na、Na+和F-、Fe2+和Fe3+半径大小比较。

  (1)钠原子比钠离子电子层数多,所以半径大小顺序:rNa> r Na+

  (2)钠离子和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钠的原子质子数大于氟,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强,所以半径大小顺序:rF-> r Na+;

  (3)亚铁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铁离子多,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半径大小顺序:

 3.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重复出现从+1到+7(F无正价,O无+6价),最低化合价从-4到-1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仅对部分非金属元素成立);②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

  易错点: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所有元素都有零价。

 4.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Na、Mg、Al的金属性呈现由强到弱的周期性变化。

  ①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③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易错点: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如Na失去一个电子,而Mg失去两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Mg强。

  (2)Si、P、S、Cl的非金属性强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呈现由弱到强的周期性变化。

  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S>P>Si;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H2S>PH3>SiH4;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3PO4>H2SiO3;

  ④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S>P>Si。

【重要提示】

  (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具体表现为该元素的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

  (2)氧化性和还原性讨论的对象是具体物质或某物质中的特定粒子,具体表现在该物质中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