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第3页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4.对下表认识正确的是(  )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比例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成

  B."一五"计划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完全排挤了私有制经济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刚刚完成

  5.国家颁布下图凭证的目的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D.保持多种经济成分,促进经济恢复

  知识点三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6.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8.1958年,毛泽东提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毛泽东的这段话是针对(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红卫兵"运动

  9."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歌谣创作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