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 2 杜甫诗三首 学案(3)
2018-2019学年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 2 杜甫诗三首 学案(3)第2页

  千村万落生荆杞 (5)新鬼烦冤旧鬼哭 (6)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7)月涌大江流 (8)飘飘何所似

  [作者名片]

姓名 杜甫(712-770),字子美。 简历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曾担任左拾遗、剑南节度使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年轻时漫游吴、越、齐、鲁,三十五岁赴长安应试不第,多次拜谒也不得任用。困居长安十年,仕途失意,生活困顿,这使他认识了社会黑暗,了解了人民困苦。安史之乱,杜甫被叛军所俘,囚于长安,后逃出。当时肃宗行在凤翔(今陕西凤翔),肃宗任他为左拾遗,不久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经秦州、同谷入蜀,被严武任命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卒,杜甫离成都寓夔州。代宗大历三年出川,漂泊于岳州、潭州、衡州等地,大历五年病逝。 作品   他所作诗歌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其诗格律整齐,语言沉郁顿挫。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   [文体常识]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探究--精研文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战乱,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登塔,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