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二册《套中人》教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二册《套中人》教案1第2页

生:"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害怕新生事物┅┅)

读出来别里科夫的心理了吗?

为什么没有读出来呢?

(反复品读-→指名仿读-→师生评读。体会人物心理)

这句话中的"固然"一词,我能不能给换成"虽然",读一读试试,换了有什么不好啊

三、品读

1、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的特点。例如,鲁迅《药》中突出描写了华老栓的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通过对"手"的刻画揭示他此刻的复杂心理;在《祝福》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传神刻画,充分展现祥林嫂的悲苦生活及不幸命运;那么契诃夫刻画别里科夫的传神之笔又是什么?(浏览课文)

学生浏览文本思考后归结:脸色

2、小说中多次刻画别里科夫的脸,最能表现别里科夫心理变化的是哪几次?在脸色变幻中揭示了别里科夫怎样的心理变化?

学生讨论后归结: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

骑车事件...... ......脸色发白 畏惧新事物的程度逐渐加深

冲突事件...... ......脸色苍白

3、那么能不能把对别里科夫"脸"的刻画换成对他"眼睛"的刻画?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答案,体现多元解读)

学生:

生:不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僵死的心灵早已把这扇窗户关闭。

生:能。由别里科夫性格决定,他的眼神也应是胆怯,多疑,呆滞,无神......可从这些角度描写。 

(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表达教师个人见解)

4、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了,别里科夫的死是他杀还是自杀?你怎样看待别里科夫的死?

生: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生:专制制度毒害了他,他又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                                                   

四、悟读

1、至此,我们回头再看文章的题目,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 "套子",还仅仅是雨衣、雨鞋以及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吗?若不是套子又是什么呢?

生:保守、顽固、腐朽、专制、禁锢的思想或制度。

师:别里科夫就是被这一重重套子的束缚,走向了人生的结局,但是,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一定还将永远流传下去。想必定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请问同学们,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师结: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