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3.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学案(旧人教版必修2)
政治:2.3.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学案(旧人教版必修2)第2页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②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 ③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考演练】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1、(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2-23题。  

  2、(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常用原理】原理名称: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 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做到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不讲科学态度, 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人看成是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原理运用: 由于人为因素,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肆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 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国家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说明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指导实践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