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粤教版选修3-2 3.1认识传感器 教案(8)
2019-2020学年度粤教版选修3-2 3.1认识传感器 教案(8)第2页

问题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价值三千万,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贵吗?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一分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

问题二:那么什么是传感器呢?

1.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工作流程:

练一练:传感器通常感受非电学量,下列属于非电学量的是( BCD )

A、电压 B、温度

C、浓度 D、速度

问题:什么是电学量呢?

电学量:电压、电流、电功率、电阻、电感、电容等

  从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温度计开始,人们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真正把温度变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是182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的,这就是后来的热电偶传感器。到今天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层出不穷。

问题三:传感器如何分类呢?

1.按被测量分类:加速度传感器(即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荷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

2.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电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动圈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等。

3.按能量传递方式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高中阶段,我们主要认识以下几种传感器。

1. 温度传感器:把温度的高低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 变化转换为电学量变化的装置.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 电阻,热敏电阻器是由 材料制成的,它的电阻阻值随温度的 而变化。

应用领域:空调机、电冰箱、微波炉、消毒柜等

观看演示实验,感受传感器。

【例题】如图 3-1-2 所示,R1 为定值电阻,R2 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指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L 为小灯泡,当温度降低时( )

A.R1 两端的电压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C.小灯泡的亮度变强 D.小灯泡的亮度变弱

2. 光电传感器:把光的强弱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应用领域:计数器、条形码阅读器、激光打印机、鼠标器等

观看演示实验,感受传感器。

思考:学校的楼梯灯的工作原理,应用了什么传感器?

问题:"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国内地出现病例并开始大范围流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疫情主要发生在粤港两地;2003年3月以后,疫情向全国扩散,其中尤以北京为烈。200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表明中国内地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当时为了控制那些体温高的人群,必须对他们进行隔离,怎样才能更快地从人流密集的人群中排查出体温高的人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