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女主人与乞丐》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女主人与乞丐》教学实录及评析第4页

  师:一个"与"字将女主人与乞丐联系到了一起,一个"赠与"将他们之间的故事变得感人而发人深省,这两个"与"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与是和的意思。赠与的"与"是给的意思。

  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像女主人与乞丐这样与人为善的人。与人为善的与,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回家查字典了解一下,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评析:

  《女主人与乞丐》一课篇幅较长,刘老师在设计时注意到了把长篇幅的课文上得精短,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和课后题的要求展开设计,形成了清晰的教学脉络。

  授课伊始,教师便直奔重点,即用女主人的话展开教学。以"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为引,让学生在读、悟、想中分两次感悟女主人话中的含义。课堂上,当学生感受到独臂乞丐搬砖后的自信和力量,看到他搬砖前后的不一样时,教师再次让学生读此句,由于有了深入的理解,孩子们读的效果也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接下来,当学生再一次看到搬砖的乞丐成为了成功人士,而没搬砖的乞丐仍过着乞讨一生的日子时,学生更是对女主人的话有了充分的理解。以理解女主人的话为主线,感受、感悟、理解搬不搬的不一样为暗线,两线相辅相成,教学脉络的确很清晰。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朗读来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搬不搬的不一样。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种形式的朗读。

语文不是无情物,其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通过情感朗读、想象情境及音乐,在课堂上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但其中也不免有遗憾,在体会搬砖后乞丐的变化时,教师一连安排了3次不同的想象,虽说起到了训练的目的,但学生感觉有难度,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而且语言上有重复现象。这说明教师对3年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把握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