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2课:梅岭三章》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免费下载《第2课:梅岭三章》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页

  4."伤病伏丛莽间",讲处境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得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留衣底"说明作诗目的在于留下遗言。"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交代时间、地点 、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5.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6.不行,用"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改为"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7.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8.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

  9.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10.不好。一个"飞"字,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如改为"飘",显得大而缓慢。

  11.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12.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13."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14.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又以"自由花"虚构的花名, 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作了生动的描绘和尽情的讴歌,对首句作了圆满的回答。共产党人的献身为了自由花开。

15.借喻意在喻,借代意在代。用借来的事物表现本体时是借喻,没有本体而作代称的是借代。喻和代是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