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五)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五)第2页

先说说伽利略。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伟大的科学家了吗?(25岁,年轻的数学教授)

3、那亚里士多德呢,文中哪句话介绍了他?(出示句子,)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态度?"信奉"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信奉用在佛、神身上,那在课文中信奉这个词用在谁身上?可见当时人们把亚里士多德当作了什么?

4、 再请学生读这段话,读出把亚里士多德当作神一样的人物。(强调不容更改)

5、 课文中还有三个句子表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请你划出这三个句子。

出示句子,你看又是问句又是感叹句,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语气吗?请你任选其中一句揣摩改怎么读,等下站起来读的时候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责备,动作指着说,看好戏)

这里面有个成语,胆大妄为,要理解好这个词语,要抓住哪个字?(胆子很大,胡非作为)

6、 不同语气的语言描写,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刚才我们根据问句、感叹句就能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我们写人类的语言也要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

7、在天主教会的统治下,中世纪的欧洲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时代,在那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科学家、思想家,他们试图唤起人们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的思想,可是都惨遭迫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 面对人们的嘲讽、指责,伽利略有没有退缩,从这里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坚信科学,反对黑暗社会,坚持真理,

板书:勇敢地追求真理

8、 课文要写勇敢的伽利略,为什么要费那么多笔墨写人们是有多信奉亚里士多德呢?

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这种写法就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以后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三、

1、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理论产生疑问?

板书:产生疑问 简单地来说就是?

2、 产生疑问以后,那我们来看看伽利略怎么推断的呢?这段话很长,有几层意思?自由读着两层意思,等会儿老师考考你们。

(1)、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

(2)、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回过头来看这段话,这么长的一段话却叙述得这么有条理,课文中用了很多什么词?这么长的一段话,用上关联词后就变得这么有顺序,有条理,严谨,下面我们来读一读,体会关联词的好处。

3、 一个事实中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哈哈哈,亚里士多德完全错了。伽利略是这样说吗?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说?(这些只是伽利略的推断和猜测,没有验证过,不能妄下定论,可以看出伽利略做事严谨)

4、那伽利略接下来怎么做呢?

反复试验(重复),试验环境、地点、天气

在反复的探索研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板书 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在一次次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后,伽利略决定做公开试验,他公开试验的地点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试验放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 板书:公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