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案)第2页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条件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

(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工业化成就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1)措施

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3)评价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

[思维点拨] 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易混易错] 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