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备课教案第5页

教

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投影,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

2、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2、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五、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六、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七、作业

1、抄写字词。

2、理解书后2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齐读最后一段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2、为秦兵马俑写一个广告语或导游词。

3、填空: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 、 、 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4、小练笔:

秦兵马俑神态各异:有的 ,好像在 ;有的 ,好像在 ;有的 ,好像在 ...... 板书设计          14、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教学反思

沈闸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上(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课题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内容 1、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

准备 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教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a、认读词语

b、理解词语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指导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生评价。

3、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2、自主设计关于字词的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举世闻名"及原因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组织交流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3、指导理解、看图,品味文字体会说明方法。列数字等方法

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4、指导朗读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课件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6、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7、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出示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3、指导朗读

4、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2、 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六、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