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第2页



课题名称 1.观潮 班级 4、8 科目 语文 课时 两课时 执笔人 尚巧玲 执教人 葛喜臻 授课时间 2015.9 一、教材内容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介绍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顺序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但学生因阅历不够,难以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及充分地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它们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观潮、笼罩、若隐若现"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 了解钱塘江大潮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 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启迪,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一组泉水的画面,用这优美的画面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相关语言信息,为走进文本搭路。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朗读材料、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