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3专题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3专题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 学案第5页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要求善于说理,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作者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是史论。

2.文化常识

古代敬辞称谓

  (1)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经死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经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

  (2)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3)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4)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5)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6)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尊称他人的亲属,相当于"你的",如令尊、令堂、令阃、令兄、令郎、令爱、令媛、令侄、令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公、尊君、尊府、尊堂、尊亲。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贤郎、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7)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对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论述了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借鉴,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文脉·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