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 先秦南北朝诗歌 5 离骚 学案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 先秦南北朝诗歌 5 离骚 学案第2页

  【注】 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解析:BC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错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感情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词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

4.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情感表达题,要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春光已过"写春光将尽,抒发了感时伤春之情;词人被贬太平州,"江山重叠倍销魂"写望乡所见所感,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感慨。被奸佞排挤,"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伤感""旧恨"传达了仕途坎坷志不得展的苦闷;"清愁满眼共谁论"表达了愁绪无可倾诉的落寞与惆怅。据此整合答案即可。

答案: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史(其二)

左 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石单,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

B.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大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