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上)
历史:4.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上)第3页

  ④传统道德解体。军阀割据造成的国家分裂和社会混乱,客观上为先进思想的传播与革命运动的形式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国民革命和工农武装斗争的开展,在军阀割据时代汇聚成巨大的洪流,并最终将新老军阀统统送上断头台。

  2.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两次帝制复辟,说明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两次帝制复辟。这两次复辟的发生,说明了历史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曲折的。世界近代史上,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也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这种曲折有政治根源:反动阶级决不甘心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思想根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和帝王思想具有强大的习惯和影响。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决定的。辛亥革命没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没改变,封建地主阶级继续在中国社会中保持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帝制产生的政治经济基础。辛亥革命没有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不仅继续存在,后来还有所扩大,这是帝制发生的外部因素。

  两次帝制复辟很快失败又说明了历史发展虽然曲折,但历史发展规律和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人民是历史创造的动力。两次帝制复辟迅速失败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全国人民一致反对,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典例精评】

  例1 "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讲解:该题属于比较曲型的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的能力选择题。"府院之争"表现是美国所支持的黎元洪把持的总统府与日本所支持的段祺瑞控制在国务院之争,围绕着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场争夺,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