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我不是个好儿子 教案3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我不是个好儿子 教案3第3页

师:是的,正是作者对母爱深切而敏锐的感悟,才会有这样不饰雕琢而意蕴隽永的语言。

生8:第一段中最后一句的两个"每一次 "用的特别好,母亲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不能忍受我打孩子,于是一次一次的从城里回到乡下,但对儿孙的挂念又让她一次一次的忽视自己的感受来到孩子的身边。可见在母亲的心里,儿孙比自己更重要。

师:这是从用词准确的角度来分析的,还有吗?

生9:第三段最后"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呆呆"二字很形象的写出了母亲看到别的孩子,而引发自己对儿子深切的思念,只两个字就写出了母亲的落寞与孤独。

第六段因为不让她来看"我"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一个"骂"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担心,因为母亲 "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不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

生10:文章的最后"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的握在手里......我的眼泪默默留下来","紧紧"两个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给她的东西的珍视,更是母亲对我不能常陪在身边的理解,从前文看出,钱对于她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但为了让儿子安心她还是少收下并紧紧的握住。"整整""摸摸"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病中,我都忽视了自己但母亲没有,运用叠词,更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怜爱。"默默"让人感受到作者难以言表的感恩与愧疚,很有感染力。

师:在保证语句通顺的前提下,我们将叠词替换成单音节词,读一读和原文比较感觉一下。

学生读,感受运用叠词带来的亲切与怜爱之情。

生11:第二段,我十二岁在和别人骂仗的时候才知道母亲的名字,这个细节一方面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并以此来反衬她的伟大,另一方面,母亲知道我的一切,关心我的一切,而我对母亲忽视到连母亲的名字都不知道,也就写出了作者深深的愧疚。

第五段最后"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这个细节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挂念,"这话要唠叨很长时间"也说明了他难以见到儿子的无奈和落寞,同时,通过这些语言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很长时间难以回家的,字里行间也读出了作者的愧疚。

师:从不同的角度品读细节领悟出不同的内容,见出作者非凡的写作功底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你丰富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生12:第四段,最后"这当母亲却精神了,......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母亲在父亲说话时就已经打盹,说明她的操劳和疲惫,父亲说完已经是深夜了,她却为了整个家,为了儿子的素饺子而精神起来,而这素饺子中又满蕴着母亲的关爱、牵挂与祝福,她不会说什么,只是为孩子为整个家默默地奉献,非常符合农村母亲的身份和特点。

师:同学们分析细致、到位,通过我们的品读分析与交流,最后总结一下此文感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