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必修3 第3章 第2节 课时1 群落的结构、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学案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必修3 第3章 第2节 课时1 群落的结构、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学案第3页

  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

  草本层--利用1%~5%的光照

  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

  ②意义: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温度、水分等资源的能力。

  (2)动物的垂直结构

  成因: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猫头鹰--森林上层

  大山鹰--灌木层

  鹿、野猪--地面活动

  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群落的水平结构

  成因:主要是环境因子的不均衡性,如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1)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下列对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生物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解析:选A。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植物明显地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池塘中的植物明显地分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因此,分层现象是普遍的。

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分层现象,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