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提问5: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三、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对比愚公目光远大

  坚持不懈定能克服困难

  智叟--目光短浅

第2课时 

  

  1.分析文章的对比、衬托手法。(重难点)

  2.分析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难点)

  3.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深入研究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析内容

明确: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则是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