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 学案第2页

  电影艺术家--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作品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和《法西斯细菌》等。

  

  三、背景探寻

  中外恶势力勾结,压榨包身工血汗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要,"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迅速膨大,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她们受到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剥削,悲惨的生活一直不为人知。作者深入调查: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血汗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他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次,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上。

  四、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充分运用除虚构和创造性想象以外的文学手法,对当代社会出现和存在的典型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再现,同时又饱含哲理思辨、理性光芒和批判精神,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是一种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两栖类"体裁。它既有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即真实性与时代感;又有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即典型性与艺术化。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2.纪实性。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