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第3页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然后每组派一名同学在班上交流。)

(1)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

(2)建国初期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4)用表格归纳概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的内容、含义及其意义。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各学习小组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指引学生完整解决这些问题。如:(1)建国初期的国际关系,教师可打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2)讲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时,可提示学生从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国际环境、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等方面回答,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3)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三项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实行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利用课件引导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提问: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后,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

课上选取制作较完整的课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进行讲解。

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事件中,同样是一个国家的军队进入另一个国家,为什么把美国军队进入朝鲜称为侵略,而把我们称为援助呢?

[幻灯片·2]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为什么?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建立平等、互利的、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外交关系才可以持久,并进一步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 (有助于学生更好领略周总理的个人外交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突出重难点。加深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幻灯片·3]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1.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

2.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求同存异"的方针所包含的内容及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世界所做的贡献。 学生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