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案第3页

  (4)结果

  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s\up4(07(07)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特别提醒

  (1)改革的几个关键点:①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改革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③改革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④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②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③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①设立:1980年,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开放:\s\up4(01(01)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目的: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s\up4(02(02)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③意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s\up4(03(03)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对外开放格局

(1)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