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第3页

 (2)结合材料和相关内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变化原因有哪些?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又一原因,是由于当时已发明铁器耕田。《孟子》中记载了"许子以铁耕"之事实。因有铁器耕田,农民便有能力垦殖较大面积之土地,便不必再受格子线之束缚。又如春秋晚期已有牛耕,《国策》记载"秦以牛田,水通粮" ......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还有一个原因,即税收制度改变而使井田制不能持续。

--钱穆《中国经济史》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④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2、土地兼并及解决措施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一: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万历)

材料二: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 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

①社会问题: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官僚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②解决措施: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明朝后期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