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
免费下载《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页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

  教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涌现出哪些先进代表人物?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时期,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例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教师:(展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1919年 工人人数 60万 200万左右 罢工次数 65次左右 130多次 规模 几百人 几千人 斗争的形式 分散斗争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斗争的 目标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教师: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在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3.组织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概括早期共产党组织分布地点的共同特点,并尝试说明原因。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早期组织都分布在大城市,这里工业集中发达,工人阶级集中且众多。

  教师:(设问)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快速发展及其活动,表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它表明在中国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组织条件成熟了,一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