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人教版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上人教版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1、听朗读,标出下面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1)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按录音中的朗读节奏和重音,自己试着朗读一遍(或齐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的?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这种感情的?

  点拨: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意。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鸟,通过鸟的"歌唱"和泪水来表达出自己的这份深情。从标题、"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很深沉"这些地方都能看出诗人的情感。   1. 用自己的话阐述这两节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拨: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如何理解第二节诗?第二节诗与第一节诗有什么联系?

  点拨:这一节诗诗人采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突出了诗人的深情:"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样写的好处是:既能突出诗人的情感,又能卒章显志,揭示诗歌的主题,还能起到直抒胸臆的作用。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这一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而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它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3. 为什么诗人在写到鸟的"歌唱"时要用"嘶哑的喉咙"来形容?你能从中读出诗人的什么心情?

  点拨:这是一种声嘶力竭的悲啼!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身上,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感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情结,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从这个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内心因祖国饱受侵略而产生的痛苦与焦灼的心情。

  点拨:鸟儿的歌唱中,用到了"暴风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根据当时抗日战争这一历史现实,我们可以看出,"暴风雨"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土地"象征着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则象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则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5..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诗的含义?

  点拨: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这是何等深厚的感情呀!

  6.本诗的确主题该怎样表述?

  诗人以"我爱这土地"为题,表达了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这首诗抒发了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