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天工开物》两则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天工开物》两则 学案第2页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手工业,闻名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明思宗崇祯七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较为闲暇。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

  《天工开物》所述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天工开物·生熟炼铁炉》各卷先后顺序的安排依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宋应星把与人民衣食有关的农业各卷置于全书之首,其次是有关工业各卷,而以不切国计民生的珠玉一卷垫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尤其可贵的是,书中附图123幅,包括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机、大型浇注锤锻千近锚、阶梯式磁窑、玉石加工磨床等。所绘内容结构准确,比例恰当,立体感强,依其图样与数据,即可将所绘的各种机械设备重新制造出来。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巨著。

  

  《稻》中主要谈了水稻的种植过程。这些记述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

  《治铁》中主要介绍了铁器的锻造工艺。详细介绍了铁器在锻造过程中的损耗、所需炭种以及如何使铁器更为坚固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稻》 主要内容 第一段 稻的种类。分别从黏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二段 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 第三段 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第四段 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治铁》 主要内容 第一段 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 第二段 介绍炼铁用炭的方法与特点 第三段 论述冶炼工艺,逐节粘合,不断捶打,合为一体,淬火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中西方有区别   

  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