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第3页

 一、字谜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面:

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

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

2、 指名学生读谜面,交流。

提问: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出示谜底:骆驼

板书:骆驼

3、了解"骆驼",出示图片。

① 学习生字:驮、骆、驼,拼读"骆驼",驼轻声。

交流记字方法,区分:驼 与 驮

(巧记:古时候马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人们通常用马来运载大的货物。)

② 出示: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4、出示句子: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心里很着急。

① 体会"着急"的原因:对于商人而言,装载着货物的骆驼很重要;他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② 指导朗读。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3 找骆驼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板书补齐课题:33 找骆驼

6、读课题,进行质疑。

预设:① 谁帮忙找骆驼?

② 骆驼找到了吗?

③ 骆驼是怎么找到的?

随机板书:谁?怎么样?结果? 猜谜

回答,说出答案

学习生字

学习新部首:马字旁

书空部首

自由读句

个别读句

齐读课题

进行质疑 在猜谜、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骆驼的特点,激发学文兴趣,为下文理解商人丢失骆驼后着急的心情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 边读边思考问题,完成填空: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________。他心里很着急,最后是_________给他指点。最后,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反馈,交流,完成填空。

3、师:商人寻找骆驼的途中得到了谁的帮助?(商人得到了老人的帮助。)

① 出示课文第1节,生齐读。

② 指导朗读,读出商人着急询问的语气。

4、相信我们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商人之前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的骆驼,最后在老人的帮助下是怎么找到的?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

交流并辨析

解决质疑

自由读句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并能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这样,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2-8节,了解骆驼的三个特征。

1、再读课文2-7小节,用直线划出老人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商人说的话。

2、交流老人说的话,出示句子。

① 学习生字"跛":瘸,腿有残疾,走路不平稳,做动作。

"跛"换部首:波、破、披、被、坡。

② 同桌读句。抽生读句。读好问句。

③ 说话练习:

老人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

随机板书:左脚有点儿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齿

3、老人问了商人三个问题,那商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交流,出示句子。

提问:商人的三个回答"是的"、"不错"、"对极了",可否互换?

写出商人的心情变化,不能互换。

4、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商人语言的变化。

(1)请一组同桌读,其他同学考虑

(2)语速紧凑,省略提示语,表现着急

5、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老人要问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商人骆驼的去处?

6、思考:老人为什么要提出三个问题?

① 第一问帮助老人确认了骆驼--左脚有点跛。

② 第二问帮助老人确认了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③ 第三问帮助老人确认了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④ 小结:我们从老人对商人提的三个问题中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征,所以老人提这三个问题是想确认--自己观察所得的骆驼是不是商人要找的骆驼。

5、当商人得知老人口中的骆驼特征与自己走失的骆驼相符合,高兴地问老人骆驼在哪儿的时候,老人却说-----那可不知道。

出示第8节: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9节,体会商人的心情变化。

1、过渡:老人对商人的骆驼这么了解,他为什么说不知道骆驼的去向?怪不得商人要有点生气。

2、出示课文第9节,生齐读。

3、学习生字

 耐:左右结构,组词。

 烦:左右结构,理解:耐烦

 忿:上下结构心字底的字,大多跟心情或心理活动有关。

   理解"忿忿":心里很生气。

 哄:左右结构,组词"哄骗"。

4、理解"详细":换词为"清楚、具体"。

5、指导朗读:读好商人的话,读出"忿忿"的语气。

6、说话练习:为什么商人?

  因为 ,可是 ,所以商人很生气,觉得一定是老人把他的骆驼藏起来了。

7、商人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① 着急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吗?")

 ② 激动、高兴

(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儿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

③ 生气

(商人不耐烦了,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

8、分角色扮演,读出商人的语气中的情感变化。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句子

学习生字

交流记字方法

交流,完成填空

交流读句

交流问题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名分角色读

质疑,思考,交流

自由读句

自由读句学习生字交流方法

练习写字:哄

展开合理想象,交流

朗读交流

默写、同桌互批

这部分教学内容,目的在于用层层推进的语言训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自主深入学习的意识。通过研读、思维表达的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老人想法的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让学生通过读与思的方式,用心体味,揣摩出商人"着急--高兴--生气"的心理变化,同时也在角色体验中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