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第3页

  5.教师归纳:要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两面性。它进步的革命性,因为它提出分配土地,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农民的积极拥护,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但是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从根本上说,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它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6.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风暴即将来临。

  

  

  

  (一)天京陷落

  1.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由盛转衰到失败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天京事变(1856年)→重建政权 →安庆陷落(1860年)→围困天京(1862年)→天京陷落 (1864年夏)

  2.教师归纳:"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胜转衰。虽然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军,事上有所转机,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企图重振太平天国,但都已无力回天。

  (二)《资政新篇》

  1.材料引入: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选自《资政新篇》

  2.问题思考:《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天京变乱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政权;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不能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提问: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5.教师总结归纳: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6.材料引入:范文澜说:太平革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自从太平天国革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7.历史影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缘起于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激化,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之后归于失败。它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来者,推动了近代中国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❸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