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部编版《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语文九上部编版《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2页

 明确: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明确: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让学生体会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1)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5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6~12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13~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明确: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

4.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5.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快速看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明确: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旨在提高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讨论中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