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第5页

自

   1.口算

21×30= 20×24= 12×40=

20×40= 90×50= 40×50=

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填填

1)2个十是( ),20个十是( ),240是( )个十。

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 )个十,是( )。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购买迷你南瓜"问题也不例外。(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怎样列算式?

4.你能估算一下这么多南瓜大约偶多少个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索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 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 将12分成10+2:24×10=240,24×2=48,240+48=288。

③ 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4得240?" 4"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 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写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寻找典型错误并查找原因再纠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完成,找到错误原因,在组内交流。

(2)汇报:哪错了?说一说你是怎样改正的?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3)在计算时,你有哪些要点需要提醒大家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练习,指名回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交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